专业简介:
机械电子工程教研室创办于2009年,2018年获批河南省高校合格基层教学组织;2019年获批河南省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20年获批教育部中外联合办学项目——机械电子工程,2021年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并先后荣获校级品牌专业、品牌基层教学组织、品牌人才培养模式、第一批校级样板党支部、河南省样板党支部等。
机械电子工程教研室现有专业教师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副研究员1人,博士8人,4名教师具有机械行业背景(双师双能型教师)。教研室建有多个专业综合实验室,包括PLC实验室、机电传动与控制实验室、自控原理实验室电子科技制造实验室等,实验设备总值达500余万元,可充分满足学生的专业实验及科技创新等需求。
核心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检测技术、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就业方向:
通过本专业课程学习,毕业生可到各类机械设计与制造企业、电气控制企业及其它生产部门、公司、科研单位和教学机构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科技研发、工程应用、运营管理、教育教学、开发销售以及技术服务等工作。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新时代本科教育精神,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现代化工具使用能力,能够综合利用机电工程领域最新成就及技术成果进行科学技术创新,并有效解决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国际视野以及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在智能制造、精密制造等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研发、工程应用、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毕业要求:
本专业按学校规定必修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类公共课程,并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学习机械电子工程的基础理论以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机电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包括机电产品的先进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及设备维护、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等),具备从事机电一体化系统、数控加工设备、机器人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要求具体如下: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控制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安全、法律、环境等因素。
4.科学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机电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机电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机电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交流沟通:能够就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教师简介:
|
杜少华 男,博士,副教授,现任机械电子工程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数字化制造的新一代数控系统,参与“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项,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9项。主要教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数控原理》、《电气控制与PLC》等课程。 邮箱:271176764@qq.com |
|
郭晓波 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复机器人技术,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主要教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电机与拖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课程。 邮箱:2404904@qq.com |
|
王丙军 男,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电子设备监测、机器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参编教材4部,参与省市科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10篇,授权专利5项。主要教授机械电子、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电气控制与PLC》、《弧焊电源》等课程。 邮箱:1037238300@qq.com |
|
王晓晶 女,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系统设计及控制,主编教材4部,参与省、市科研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10篇,授权专利6项。主要教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电气控制与PLC》等课程。 邮箱:28717210@qq.com |
|
杨欢 女,硕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系统与数控技术,主持安阳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发表教改及科研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主要教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Protel技术及应用》等课程。 邮箱:20172021@ayit.edu.cn |
|
吴耀春 男,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装备故障智能诊断与预测性维护、人工智能,主编教材4部,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2项。主要教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控制工程基础》、《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等课程。 邮箱:yaochunwu@ayit.edu.cn |
|
韩向可 男,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理信息检测和分析,发表SCI/EI论文3篇,编写教材3部,主持市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多项。主要教授《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技术》、《MATLAB软件技术》等课程。 邮箱:han1234xiang@163.com。 |
|
袁国锋 男,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装备自动控制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及理论,参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SCI收录5篇。主要教授机械电子工程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电机与拖动》、《Protel技术及应用》等课程。 邮箱:aygxyygf@163.com |
|
朱佳斌 男,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液压振噪衰减与机器人控制,发表SCI、EI 2篇,参研国自基、863计划各1项,主持国重建设基金1项、中海油、宇通重工、武汉研究所项目多项。主要教授《液压与气压传动》、《机器人控制技术》、《MATLAB软件技术》等课程。 邮箱:153690822@qq.com |
|
闫成旗 男,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材料表面与界面,主持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项,安阳市科技攻关1项。发表SCI学术论文16篇。主要教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2D》等课程。邮箱:yanchengqi46@163.com |
|
杨振刚 男,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航空轻金属材料表面防护,参与国家、省、市科研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SCI收录9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主要教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检测技术》《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等课程。 邮箱:438099980@qq.com |
|
段非 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故障诊断技术、控制工程技术,编写教材3部,主持或参与省、市科研项目5项,发表论文12篇,授权专利4项。主要教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控制工程基础》、《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等课程。 邮箱:26582374@qq.com |
|
陈晓 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控制系统、电主轴驱动策略,编写教材3部,主持校科研培育基金项目1项,参与省、市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8篇,授权专利2项。主要教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控制工程基础》、《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等课程。 邮箱:609157830@qq.com |
|
王赫 男,硕士,助教,毕业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光电检测器件,电磁仿真设计等,参与省、市科研项目2项。主要教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电机与拖动》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检测技术》等课程,2020年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老师。 邮箱:823971028@qq.com |